最後更新日期: 2023-01-19

當一個新生命開始在母體中孕育,孕媽咪的身體就會發生奇妙的變化,由於體內荷爾蒙的改變,到了懷孕後期可能出現腰痠背痛、頻尿、漏尿、便祕、水腫等狀況,這些因懷孕而產生的身體變化,依個人體質的不同,輕重程度因人而異。孕媽咪只要了解這些孕期會發生的變化,放鬆心情,即可輕鬆度過孕育生命的奇妙過程。

懷孕後期5個常見的不適及處理方法

一般來說,懷孕後期的時間大約是27週以後,這時孕媽咪腹部的負重增加、胎兒的頭逐漸下降,身體會逐漸感覺有許多不適。林新醫院婦產科主治醫師林新旺表示,腰痠背痛、頻尿、漏尿、便祕、腳水腫等症狀,是懷孕後期常見的不適,只要了解不適產生的原因加以改善,即可好好度過懷孕的最後階段:

TYPE 1. 腰酸背痛

當孕媽咪的肚子日漸變大、子宮擴大,身體的重心自然會往前移,但身體會靠下背部的腰力自主的將身體往後拉來保持平衡,腰背部在長期的拉扯之下就容易造成痠痛;

此外,不正確的姿勢也會加重孕婦的腰痠背痛,像是提重物、久坐、久站、直接彎腰撿東西、穿高跟鞋等。腰痠背痛的症狀發生的時間點大約在懷孕五個月開始,懷孕愈後期情況會愈嚴重。

(延伸閱讀:媽咪懷孕腰酸背痛該怎麼辦?3種姿勢讓您跟痠痛說再見!)

腰酸背痛對應策略

保持良好的姿勢、不久站久坐是解決腰痠背痛最好的方法,其他像是坐在椅子上的時候不要讓背部懸空,可在腰間墊個墊子支撐來舒緩壓力;

懷孕後期睡覺時盡量不要平躺,平躺不但容易腰痠背痛,也容易喘不過氣來。儘量採左側躺的姿勢,並在腰部與腳部靠個枕頭增加舒適度。

若背痛嚴重,可以用冰敷與熱敷交替進行的方式減緩疼痛,可先冰敷20至30分鐘再換熱敷,但若持續疼痛或是痛得很嚴重,也有可能是坐骨神經痛或是腎水腫、尿路結石所引起,這時要就診請醫師診治。

TYPE 2. 頻尿出現

頻尿出現的時間點有兩個,一個在懷孕初期、一個在後期。懷孕初期子宮仍在骨盆腔內,隨著胎兒的成長,子宮會慢慢變大,壓迫到前面的膀胱,會出現想解尿的感覺;到了懷孕後期,胎兒的頭部下降進入骨盆腔,再度壓迫到膀胱,頻尿狀況又會出現。

頻尿對應策略

懷孕初、後期出現頻尿都是正常的。孕媽咪只要多跑幾次廁所將尿液排出,就不會有不舒服的感覺,但有些孕媽咪為了不讓自己頻頻上廁所,會有少喝水以及憋尿的行為,這樣反而有可能引發泌尿道感染的問題。

所以建議孕媽咪水分還是要正常攝取,白天可以多攝取水份,而睡前三小時則不要過度飲水,但如果孕媽咪除了頻尿外,還發現排尿時有灼熱、疼痛的感覺或是出現血尿,就得趕緊就醫檢查是否有感染。

TYPE 3. 懷孕後期與產後漏尿

懷孕後期子宮逐漸增大壓迫到膀胱,孕媽咪容易出現應力性尿失禁現象。所謂的應力性尿失禁,是指由於咳嗽、打噴嚏、跳躍、舉重物等動作,使腹部壓力突然增高,導致膀胱內壓力也上升所出現的漏尿問題。

孕婦的發生率約為30%,但這種形式的漏尿問題,在產後三個月內,95%的產婦會恢復正常。如果懷孕前從事需要長期站立工作、常常提重物、慢性咳嗽患者、長期便祕的人,因為骨盆長期受到壓力以及憋尿肌肉群力量不足,也容易在懷孕期間出現漏尿問題;

此外,生得胎次愈多的孕婦,如果前一胎產後骨盆沒有恢復,懷下一胎時也容易在早期出現漏尿問題。除了上述原因,膀胱發炎也會產生漏尿問題,所以孕媽咪有漏尿的困擾一定要跟醫生討論,找出原因才能對症處裡。

漏尿對應策略

孕期漏尿的改善方法,首先應該避免便祕、憋尿、提重物、抱小孩、蹲姿,並控制孕期體重增加約10〜12公斤,以免胎兒體重過重,對母體造成不良影響。如果已經有輕微漏尿問題,可在咳嗽、打噴嚏動作之前,先夾緊雙腿,以防止因過度用力咳嗽造成漏尿的窘境。

產後漏尿問題,輕度漏尿者可在產後6週開始做凱格爾運動,凱格爾運動是經由收縮和放鬆骨盆肌肉來增強恥骨、尾骨肌肉的強度,加強尿道括約肌的力量,積極正確的做此運動,約有六成患者可改善漏尿狀況;但若漏尿嚴重,就必須動刀解決問題。

(延伸閱讀:托腹帶助妳好孕!3秘訣揮別溼答答,懷孕不再漏尿尷尬)

TYPE 4. 便祕出現

孕期便祕和個人體質、飲食習慣、工作壓力以及孕期荷爾蒙改變有關。到了懷孕後期子宮變大壓迫直腸,再加上孕婦此時運動量又減少,更容易引起便祕。

便祕對應策略

要緩解便祕的不適,首先要補充足夠的水分,養成規律的排便習慣。一有便意就要趕快去如廁,因為不趕快去如廁,便意一消失就會增加排便的困難。

平常可多走路運動或是做一些柔軟體操增加腸道的蠕動,飲食習慣也是影響便祕的重要因素,建議多食用蔬菜等高纖維食物,可補充一些優格或優酪乳(建議選購無糖的產品)。

若還是沒辦法改善,也可食用一些益生菌,對排便會有幫助。如果狀況嚴重,也可以在產檢時請醫師開軟便劑來緩解便祕問題。孕婦如果在懷孕前就已經有便祕、甚至痔瘡等問題,孕期便祕問題會更嚴重,更需要在飲食與運動方面加強。

(延伸閱讀:懷孕排便不「順」WHY?改善孕婦便祕的5大絕招公開!)

TYPE 5. 腳水腫

多數孕婦是在懷孕七個月後出現水腫的問題,通常九個月後水腫的嚴重程度會加劇。水腫是皮下水份聚集所造成,發生水腫的部位以小腿以下腳踝腳部為多,當手壓下皮膚放掉後產生凹陷就是發生水腫了。

腳水腫對應策略

保健的方式要讓腳部多休息,不要穿高跟鞋,儘量穿好穿的平底鞋,飲食不要吃過鹹的食物,以免體內的鈉過多,滯留水分。

有時間就讓腳抬高,可以緩解水腫的狀況。正常的水腫只要適度的保養就可改善狀況,不過若是孕婦本身有高血壓問題,再發生嚴重水腫、頭痛、視力模糊、蛋白尿等症狀,就有可能是子癇前症,孕婦若有抽筋現象就更加危險,這種狀況都要做立即的處理。

(延伸閱讀:孕婦水腫好困擾?日常飲食搭配按摩,迅速消除懷孕水腫!)

懷孕後期易出現的病症及預防方法

懷孕後期除了會有身體上的不適外,也有一些病症是需要特別注意的。林新旺醫師表示,早產是第一個需注意的狀況,雖然早產的原因仍有一些不明,但有一些常見的早產徵兆可以注意,包括:陰道分泌物增加或夾雜紅色血絲、陰道留出清澈透明的水漾液體(破水)、每10分鐘有1次以上的子宮收縮陣痛、如月經來時的腹痛或脹痛、腹部變硬、持續出現腰部痠痛等;如果發現上述早產的徵兆,需立即就醫安胎,可延長胎兒在子宮內成長的時間,避免成為過早出生的極低體重早產兒。

(延伸閱讀:為何會早產?認識5大徵兆與原因,該預防寶寶提早報到?)

再來需注意的是妊娠糖尿病、妊娠高血壓的問題。妊娠糖尿病在孕期24至28週左右進行檢查,若已經確定得了妊娠糖尿病,初期以飲食調整與控制為主。

當孕媽咪確定已經得了妊娠糖尿病,這時會建議孕媽咪租一台測血糖機回家每天飯前與飯後各測一次,以此來檢視自己的飲食控制有沒有效果,

大部份的妊娠性糖尿病只要飲食控制即可。嚴重的妊娠糖尿病則需要施打胰島素來治療。一旦用到胰島素來控制血糖,就必須一直注射到生產,中間不能中斷,因為愈到懷孕後期血糖值會愈高,必須好好控制才行,等生產結束後血糖就會慢慢的恢復正常了。

妊娠高血壓是懷孕至20週才會出現的高血壓,而且生產結束約12週血壓就會恢復正常。至於妊娠高血壓形成的原因,至今並未有確切的論述,生第一胎的孕婦、體重過重(BMI在25以上)者、有高血壓家族史的孕婦、懷孕前就有高血脂或動脈硬化的症狀、喜好高熱量或高鹹度飲食習慣的孕婦,都比較容易在懷孕20週左右出現妊娠高血壓。

患了此症,通常會請孕媽咪先做飲食控制,希望將一天的總鹽量控制在3至5克內來降低血壓。建議患有妊娠高血壓的孕婦一定要嚴格控制飲食,太鹹的食物一定要避開。其次,咖啡與茶也會引發高血壓,應該避免飲用,還有油炸類與高熱量的食物都應盡量少吃。

除了控制飲食,作息最好也維持規律與正常,因為像熬夜也會導致血壓不穩定;最好能有規律的運動,對控制血壓會有幫助。若是孕媽咪除了患有妊娠高血壓又再加上有蛋白尿問題,就會出現更嚴重的子癇前症,子癇前症嚴重的狀況除了會造成孕媽咪的腎臟病變、肝功能指數升高、血壓升得更高、視力出現雙影模糊外,在生產過程中還有可能癲癇發作造成危險。

最後,若有甲狀腺亢進問題的孕婦,則需要規則的服藥,不可以擅自停藥,因為隨便自行停藥後復發機率大增,而且若控制不好,會引發「甲狀腺風暴」,嚴重者甚至可能致命。

(延伸閱讀:患妊娠糖尿病、高血壓該怎麼辦?2招讓你遠離高危險妊娠)

懷孕後期生活上的建議

懷孕後期生活上最應注意的是食與行,上述的許多懷孕後期不適與病症都與飲食習習相關,建議孕婦飲食上要少鹽、少油、少糖。

尤其有妊娠糖尿病問題者,更要嚴格控制澱粉與糖分的攝取量,可以少量多餐,食物烹調以蒸煮為主,澱粉類最好選擇纖維含量高的五穀米、糙米等,還要多吃纖維素高的食物,水果的量不能太多,飲料一般含糖量都很高所以要盡量避免。白開水是最佳飲料,孕期要多喝水,才能讓身體的各種循環順暢,也比較不會有泌尿道感染的問題。

至於行的方面,懷孕後期要出門旅遊,最好車程在四小時以內,也需避免路程中有過多的顛簸。平常仍需規律的運動,以走路、活動四肢等平緩的運動為佳,在公共場合應多戴口罩,降低被他人感染的機率。


林新旺
學歷:國防醫學院醫學系、亞洲大學健康暨醫務管理博士
經歷:國軍臺中總醫院婦產科主治醫師、台北馬偕醫院婦女泌尿研究醫師、國立勤益科技大學助理教授、中臺科技大學助理教授、中華民國婦產科專科醫師

現任:林新醫院婦產科主治醫師

*更多內容請參考:【嬰兒與母親】2015年11月號。
【嬰兒與母親】官方網站。


發佈留言

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。 必填欄位標示為 *