最後更新日期: 2023-02-22

<img decoding=

產後立即做母嬰肌膚接觸,不僅有助於媽媽哺乳,寶寶也能更加安心;月中會回後,使用袋鼠式護理育兒背巾延續親密接觸,讓寶寶在家人的關愛中成長。


產後肌膚接觸對母嬰好處多

世界衛生組織(WHO)建議,母親從出生起就應該持續與嬰兒共處一室,進行母乳餵養,保持肌膚接觸,即使在COVID-19大流行下,也應得支持,尤其是未滿37周前出生的早產兒,以及出生時體重低於2.5公斤的體重過低嬰兒體重較輕更應該這麼做,推廣母嬰肌膚接觸(skin-to-skin contact),其定義分為:

<img decoding=

1.產後立即肌膚接觸

嬰兒出生後十分鐘內,讓嬰兒匐伏在母親腹部或胸部上,使其腹部與腹部的皮膚緊密接觸,連續 60 分鐘以上。

出生後,在寶寶無衣服阻隔的時候,讓寶寶躺在媽媽的胸部做肌膚接觸,時間約半小時,這時候是寶寶和媽咪或其他家人產生銘記的關鍵時刻,當碰觸到媽媽胸口肌膚時,寶寶會自然地產生尋乳的動作,像是吸吮、伸舌頭等,整個過程,可預防寶寶體熱流失,此外也對寶寶跟媽媽帶來許多益處!

2.早期肌膚接觸

嬰兒出生後 23 小時內使其母子肌膚接觸,方式與前者同 ,母嬰肌膚接觸每天連續 20 小時,但實際上連續是不易施行的,故建議可間斷性使用。

<img decoding=

肌膚接觸對嬰兒的好處

1.使寶寶情緒更加穩定:與媽咪肌膚接觸,使得寶寶體熱不易散失,且心律平穩、不易哭鬧。

2.預防感染且減少過敏:有肌膚接觸的寶寶,因出生就碰觸到媽媽身體上的菌種,所以可以促進體內正常菌種的產生,有助於預防感染與減少過敏。

3.產生足夠的安全感:被媽媽抱在懷裡時,可以感受到媽媽的體溫、味道、心跳及聲音,會顯得比較有安全感及信賴感。

肌膚接觸對媽媽的好處

1.促進子宮收縮,減少產後大出血:寶寶早期吸吮媽媽的乳房,或是在第 1 至 2 小時的肌膚接觸過程中,以手觸摸媽媽的乳房,會促進媽咪荷爾蒙的分泌,促進子宮收縮,減少產後大出血的機會。

2.有助母乳哺育:媽媽也會受到寶寶皮膚接觸,激發對寶寶產生強烈泌乳反應,既可以使奶水量更充足,也可大幅提升媽咪的信心。

<img decoding=

安全的肌膚接觸3步驟

在媽媽清醒,且寶寶是穩定的的狀態下:

STEP1:媽咪舒服半躺,且手臂有支撐

STEP2:醫護人員將寶寶擦拭清理後,讓寶寶的皮膚直接接觸媽咪皮膚,再讓寶寶直立趴在媽媽胸口前

STEP3:用小毯巾蓋著寶寶背部,露出側臉

當與寶寶有肌膚接觸時,應該注意以下幾點:

1.勿離開視線,確保寶寶正面趴在媽媽胸腹部,且頭向側邊,以避免遮掩到口鼻導致窒息。

2.若寶寶嘴唇呈暗紅色、發紫或口鼻有分泌物,請立即告知相關醫護人員。

<img decoding=

延續肌膚接觸的袋鼠式護理

安全感,往往是嬰兒第一優先尋找的東西,出生後,嬰兒除了要面對生存壓力外,尋求安全感依附變得相對重要,使用袋鼠式護理育兒背巾可以延續產後親密接觸,讓寶寶同樣能感受揹者溫度、聆聽揹者心跳,就像是回到媽媽肚子裡一般的感受,更能讓寶寶安定下來;同時,本來總是擁抱嬰兒的雙手也能騰出、更加自由。(延伸閱讀>>嬰兒安全感建立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