最後更新日期: 2021-12-06

寶寶發燒12大Q & A

解答爸媽的疑惑
寶寶發燒12大Q & A

家中的小寶貝出現發燒的狀況,總是會讓家長手忙腳亂心急如焚,尤其是年紀在2歲以下的幼兒,還不具備清楚的表達能力,沒辦法確實說出自己哪裡不舒服,讓家長無法判斷狀況嚴重與否,有些家長甚至會想快速幫寶寶降溫,就是看不得寶寶發燒。


Q1:什麼是發燒?

首先必須認知到每個人的體溫在先天上是有差異的,有些人天生體質體溫偏低,大約在36℃,有些人體溫偏高,大約在37℃,光田綜合醫院兒科副主任許峻銘表示,人體的正常溫度在36℃~37℃間,38℃以上就算是有發燒。以上所提到的溫度是以量代表人體中心溫度的肛溫為主,若是測量腋溫,則要37.2℃以上算發燒,而測量口溫則是37.5℃以上算發燒;而一般家長常用的耳溫槍,多數是設定成肛溫溫度。

許峻銘醫師指出,人體的代謝以及環境的溫度等都會影響體溫的變化,因此要先認清寶寶是屬於體溫定位點上升引起的發燒(fever),或是體溫定位點並未改變,但中心體溫超過38的體溫過高(hyperphermia),之後才能給予正確的處置。

Q2:疾病會引起發燒症狀?

疾病引起的發燒是因細菌或病毒所引發的感染,人體中的免疫功能與病毒對抗時,產生外生性或內生性的熱源,造成人腦部體溫調節中樞的體溫定位點發生改變,進而影響體溫調節。其症狀是,身體為了不讓體溫喪失,血管會收縮、手腳冰冷、病人覺得畏寒;為了產熱身體會顫抖使體溫上升,體溫升高後會出現呼吸與心跳變快、臉潮紅、頭痛倦怠、之後就會流汗退燒。春季容易出現的流感、一般感冒、水痘、輪狀病毒等都會造成發燒。此外,長腫瘤、胰臟炎與自體免疫方面的疾病等也會引起發燒。

Q3:施打疫苗也會引起發�