最後更新日期: 2024-06-24

嬰兒流口水屬於正常現象,因為汗腺發育,加上肌肉未發達。但若寶寶口水流不停,恐怕是疾病徵兆!媽咪要特別注意了!並傳授給您日常4招,讓寶寶不再流口水唷!
在台灣傳統習俗中,嬰兒在約4個月大時,會有所謂「收涎」儀式,即是將一串餅以長繩纏繞,掛在寶寶脖子上,好讓孩子口水流不停的現象能就此終止。但若爸比媽咪們以為,小Baby的口水能經由儀式「到此為止」,恐怕就大錯特錯了!因應寶寶進入副食品與長牙期,口水量從3~4個月大後,才正要開始大增呢!

內容目錄
Why?口水流不停
剛出生的新生兒,分泌的口水量其實不多,約僅有50c.c,僅夠滋潤口腔,等到寶寶到了3~4個月大後,隨著生理需求發展與成長發育,1天約可分泌出200c.c左右的口水量。一般來說,寶寶流口水是一種正常的生理現象,但唾液之所以滴滴答答流不停,主要原因有以下幾點。
[原因一]唾液腺發育,口水分泌旺盛
由腮腺、舌下腺、頷下腺所組成的「唾液腺」,是寶寶口水的製造、分泌來源。多數寶寶在3~4個月大後,隨著唾液腺體發育漸趨完整,腺體分泌也就越來越發達。
[原因二]吸吞不協調,口水容易外溢
對正步入副食品餵食階段的寶寶來說,由於口腔肌肉協調能力開始從單純的「吸」,開始進接到較複雜的「咀嚼」與「吞嚥」,在寶寶吞嚥口水的功能尚未熟練,口腔吸、吞的肌肉功能還無法協調時,口水很容易從小Baby淺淺的口腔外溢蔓延。
[原因三]餵食副食品,口腔刺激變多
依照對於營養的需求,小嬰兒到了約4個月大後,必須要開始接觸母乳或配方奶以外的食物。當食物來源越來越多樣化,寶寶好奇心增加,會吸吮指頭或拿物品往嘴裡放,寶寶口腔內的唾液線也會因受到多方刺激,分泌較多口水。
[原因四]乳牙新萌發,口腔再受刺激
大概到滿週歲之前,手裡拿著小方巾,追著小Baby猛擦下巴的口水,相信是許多爸比媽咪最常做的事。謝明芸醫師指出,除了練習吃副食品時,食物刺激會讓寶寶口水狂流,長牙亦會刺激口水分泌。
寶寶大約到了7~8個月大後,因為將萌出的乳牙,會對牙齦與口腔內神經產生刺激,除了齒齦腫脹,會讓寶寶有不適反應;唾液腺也會因此變得敏感,唾液大量分泌,「這時期孩子外流的口水,會比之前更多、更明顯。」
寶寶的口腔期口腔期源自弗洛伊德的發展理論,當提到嬰幼兒的人格發展,尤其是性別認同的時候就會提到弗洛伊德的性意識發展理論。性意識發展理論有五個發展階段:口腔期、肛門期、性器期、潛伏期、生殖期。口腔期(又稱口慾期)是弗洛伊德的性意識發展理論中在嬰兒期的第一個階段,而口腔期的階段可能會持續到寶寶2、3歲的時候,所以口腔期是從嬰兒2個月之後一直到2、3歲這段時間。
特徵1.口腔期就是口腔的感覺特別強烈的階段,寶寶喜歡把東西往嘴巴裡面放、常流口水、或是從吸吮吞嚥、用嘴巴咬東西來得到一些快感。
特徵2.口腔期的階段跟寶寶長牙齒的階段(大概6個月之後開始長牙,最晚在1歲之前會長出第一顆牙)是相配合的。
特徵3.寶寶在長牙的時候其實不會有不舒服的情況,但是因為長牙齒的階段跟口腔期相重疊,所以大家就會認為寶寶在長牙而需要磨牙、一直要咬東西、牙齦會不舒服。事實上,寶寶長牙的過程中牙齦會有一些浮腫,可是並不會讓寶寶覺得痛或是不舒服。
有用途!口水功能多
儘管孩子或因口腔淺,或因吸吞能力不協調、與長牙、食物等外在刺激,導致口水流不停,但可別小看孩子嘴角那一串惱人的口水,滴滴唾液,可是在生理上有著極為重要的功能與地位呢!
幫助消化
「口腔」是啟動人類消化作用的源頭,唾液腺所分泌的唾液,內含多種酵素(如:乳糖轉化酶等)能分解例如澱粉等簡單酶類。當食物吃進口中,除了透過牙齒咀嚼,以方便吞嚥入喉;唾液不但扮演著潤滑食物吞入的推手,其內含酵素,更能帶來初步消化效果;而口水中所含的免疫球蛋白A,還可供寶寶免疫保護。
滋潤黏膜
因為唾液的存在,口腔內的黏膜組織,得以在潮濕、滋潤的狀態中得到保護,不至於因為過度乾燥而感到不適。
協助吞嚥
唾液除了能有