最後更新日期: 2021-12-06

新手媽咪常見哺乳問題

專家解惑!
新手媽咪常見哺乳問題

母乳是上天給予媽咪寶貝最棒的禮物,更是建立良好親子關係的重要開端。對於新手媽咪而言,好的開始就是成功哺乳的一半,倘若能及早建立呵護寶寶的自信,遇上疑難時也懂得向醫護人員或有經驗的親友尋求協助,問題往往就能順利迎刃而解,輕鬆掌握和寶寶親密接觸的樂趣!

  媽咪必知的乳房照護

自從懷孕以後,孕媽咪的身體也一天一點一滴產生微妙變化,為不久的將來要迎接新生命做好準備……

認識乳房的構造和作用
女性的乳房大約在步入青春期前後逐漸發育,等到懷孕後會進入更加成熟的階段,不僅乳小葉、乳腺變得膨脹,脂肪組織也增厚,在懷孕20週後也開始分泌極少量的乳汁,甚至有少數泌乳量極豐沛的媽媽在懷孕後期已出現溢乳的現象,這些正是身體為了哺育寶寶所做的預備。

孕期乳房護理照舊
懷孕期間由於脹奶讓媽咪的罩杯升級,連帶也使得乳房比以往敏感,建議孕媽咪平時可以穿著寬鬆舒適、無鋼圈壓迫、吸汗透氣材質的內衣,如果已經有溢乳的現象,也可以在內衣裡墊上吸收力好的溢乳墊。其餘則無須刻意的格外照護,清洗沐浴的習慣可以一切照舊。

初乳無須刻意擠掉
一般來說,媽咪在懷孕後期已經會分泌初乳,初乳具有富含抗體的特性,目前國外對於產前是否需要擠出初乳有一些討論,有些人擔心擠乳會引發子宮收縮,但也有的人認為提早累積初乳就不用讓新生兒補充配方奶,對此,博仁綜合醫院小兒科主任毛心潔提醒,如果媽媽想在產前擠出初乳,首先一定要是因為乳房的滿漲感已經讓妳覺得不適(這時亦可考慮冷敷降低脹痛感),再者,孕媽咪務必要經醫師評估,並在有相關泌乳知識的人員指導下進行,比較不會傷害到自己和寶寶的健康。

  第一時間親密接觸

近年來,「產檯哺餵」與「親子同室」日漸盛行,對於正為此舉棋不定的媽咪們,一定要了解兩者的利弊再下決定……

分析「產檯哺餵」
只要媽媽產後意識清醒,嬰兒狀況正常,無論剖腹產或自然產都可以立即施行產檯哺餵,讓母嬰在第一時間進行最親密的接觸。毛心潔醫師表示,若此時將正在哭泣的新生兒安放到媽媽身上,一開始會看見寶寶稍稍的喘息,接下來會進入清醒活動期東張西望認識環境,也會伸手踢腿扭動身體逐漸往乳房靠近,等他發現媽媽的乳房就會自行含上乳頭,在天生本能與媽媽的協助下,開始第一次的哺乳。

一般來說,這個過程大約需要耗時30~60分鐘,嬰兒才會開始第一次的哺乳,毛醫師建議若狀況允許,媽咪應持續和寶寶親密接觸直到他想休息或哺乳動作完成,有研究指出,多和孩子肌膚接觸對於穩定情緒非常有幫助,這也是每位迎接新生命的爸媽,都不應也不想錯失的神奇時刻。

分析「親子同室」
以往還沒有親子同室措施時,最常聽到新手媽媽抱怨:「每次等我到嬰兒室哺乳,寶寶喝沒兩口就睡著了……」正是因為母嬰分隔兩處無法時時關照寶寶需求,刺激量不足使奶量無法提升,但回過頭來追根究柢,真正的問題反而出在彼此都錯失最好的哺乳時機。

未及早進行母嬰接觸、承受龐大壓力等原因,的確可能影響一開始的泌乳量,此時,親子同室是促進乳量的好方法,只要觀察到寶寶有想吃的慾望即可哺乳(寶寶可能會出現舔衣服、張著小嘴一直扭動的模樣),經過一段時間建立親子關係和寶寶頻繁給予刺激,通常媽媽逐漸能製造充足的奶水讓寶寶飽餐一頓。

雖然有些媽媽會擔心親子同室無法好好休息,但分隔兩處媽媽一面忙擠乳一面又掛心寶寶狀況,反而更沒辦法放鬆心情。但說也奇怪,若媽咪和寶寶整天相處在一起,作息很自然會被調整成和寶寶同睡同醒,哺乳時腦部釋放的催產素也有讓媽咪抒壓放鬆的效果,讓媽咪雖然頻繁哺乳卻不會感到疲勞。親子同室時務必將訪客數減到最少,不必要的訪客經常才是媽咪疲憊的主要原因。

  哺餵母乳好處多多

各階段乳汁營養價值大不同

從懷孕後期到寶寶誕生,無論是初乳、過度渡乳再到成熟乳,母乳的成分是動態的,媽咪各階段的乳汁都是最符合寶貝需求的呵護,而營養價值亦有所不同:

  1. 初乳:懷孕後期到分娩後幾天所分泌的乳汁,其顏色偏黃、質地濃稠、抗體濃度高,不但最符合新生兒的營養需求,也具有良好的保護作用。
  2. 過渡乳:分娩後第4、5天開始進入過渡乳期,媽咪能明顯感覺母乳顏色變淡、分量增多,營養成分也持續增加中。
  3. 成熟乳:產後約10天會開始分泌成熟乳,乳汁呈現淡淡米黃色,富含蛋白質、乳糖、脂肪、維生素、礦物質等。
  4. 前乳&後乳:媽咪感覺自己乳房滿脹時的乳汁稱為「前乳」,而乳房較鬆軟時的乳汁稱為「後乳」。前乳的脂肪成分較低但水分含量高,富含蛋白質、乳糖及其他營養素,而乳房較鬆軟時的後乳富含脂肪,故前後乳的熱量不太相同。毛醫師提醒,前後乳並沒有明顯的分界,建議一次哺乳應將單側乳房從飽滿餵到鬆軟後再換另一側,才能讓寶寶完整將前後乳的營養通通吃下肚。

哺乳對媽咪寶貝的優點

哺餵母乳對媽咪的優點 哺餵母乳對寶貝的優點
1.有助產後子宮收縮。
2.降低日後骨質疏鬆機率。
3.降低乳癌罹患率。
4.降低特定型式卵巢癌罹患率。
5.促進新陳代謝,幫助恢復孕前體重。
6.抑制排卵,延遲月經來潮或再度懷孕。
7.常和寶寶親密接觸,能正向促進親子感情更加緊密。
1.母乳營養充足又均衡,富含抗體和生長因子。
2.具好消化、易吸收的特性。
3.有助口腔面、顎肌肉發展。
4.減少蛀牙及口腔變形。
5.可能有助於語言發展。
6.降低中耳炎發生率。
7.降低腸胃道感染率。
8.降低過敏性疾病的罹患率。
  這麼做,哺餵寶寶好輕鬆!

正確的含乳姿勢
哺乳最簡單的原則是「寶寶想吃媽媽就餵」,若媽媽很認真親餵母乳但奶量一直無法上升,首先要考慮是否有含乳姿勢錯誤的問題,正確的含乳姿勢為——嬰兒嘴巴張大、下巴緊貼媽媽乳房、下唇外翻含上乳暈(下乳暈會含的比上乳暈更多)。只要含乳姿勢正確,寶寶蠕動的舌頭會刺激乳暈,促使腦部分泌更多催產素引發「噴乳反射」,媽媽能感受乳汁一陣陣湧出(即為「奶陣」)。假使寶寶含乳姿勢錯誤,很容易造成乳頭疼痛破皮,建議可用食指向下輕拉寶寶的下巴,讓他重新張大口含住乳暈,或移開寶寶重新含乳一次。
毛心潔醫師提醒,哺乳並非急著把乳房塞進寶寶口中就能順利完成,要在寶寶想吃而媽媽也準備好的狀態下,讓寶寶張嘴自行含上乳暈,當寶寶展現本能的含乳,姿勢反而會比預期還要正確。

寶寶獨有的哺乳窩
寶寶口腔中的上顎位置有一個凹陷構造稱為「哺乳窩」,當媽媽的乳頭深入寶寶口中,只要含乳姿勢正確就會被固定在哺乳窩裡,幫助寶寶能更順暢的吸吮,之後隨寶寶年紀漸長哺乳窩會逐漸退化消失。

了解是否舌繫帶過緊
乳頭破皮對新手媽咪來說非常常見,是否要暫停親餵倒是其次,最主要仍是要修正哺乳姿勢,並檢查寶寶是否有舌繫帶過緊、念珠菌感染等問題。建議如果媽咪覺得疼痛難耐,可在哺乳空檔暫時不穿內衣讓乳頭保持乾燥,或者使用具有保護效果的「乳房罩」,甚至可以稍微減少親餵次數,以手擠出母乳餵寶寶吃,但為了避免乳頭混淆最好不要使用奶瓶餵食,可以用針筒、滴管、或湯匙等器具將母乳餵給寶寶吃。

選擇最舒適的抱姿
剛開始哺乳時媽咪可以多嘗試不同的抱姿,再選出一兩種最舒適的哺乳姿勢使用,舉例來說,剖腹產可先學習「橄欖球式」抱姿,想要多休息可試著「躺餵」,但多數人還是習慣坐著哺乳,所以也可以先嘗試「搖籃式」抱姿──媽咪一手托住寶寶的頸背部,讓他以趴姿貼近妳的身體、臉孔正對乳房,當寶寶姿勢正確的含上乳房就將他的屁股向內推、兩人的肚子會緊貼著,此時寶寶的頭、肚子、膝蓋會連成一線。媽咪切記要以舒服、不遷就孩子的姿勢哺乳,才能避免腰痠背痛的困擾。不過每位媽媽會遇上哺乳問題不大相同,若下定決心要親餵母乳,可以選擇有指導人員的醫療院所或月子中心,才能更快掌握哺乳的訣竅。

乳汁多寡取決於吸吮次數
產後乳汁分泌的多寡,主要取決於寶寶有無頻繁吸吮讓乳腺受到足夠的刺激,和乳房大小沒有絕對的關連性。當嬰兒在媽媽的乳房奮力吸吮,乳暈周遭的神經會刺激腦下垂體釋放泌乳激素,提醒身體快快分泌乳汁供應寶寶的需求。而且,泌乳激素在夜間分泌更為旺盛,所以也很鼓勵媽媽在夜間哺乳,讓乳汁源源不絕的分泌。

另外,其實有些媽咪擔心自己的乳頭天生較凹陷,是否會因此無法順利哺餵母乳,建議有此困擾者反而更要在產後讓寶寶盡早吸吮,寶寶天生是最棒的通乳高手,頻繁吸吮能幫助媽媽的乳頭定型,更能促進乳汁分泌。

★蒙哥馬利腺體分泌油脂哺餵母乳前,媽咪不需要額外清洗乳房,因為乳暈上有負責分泌油脂的蒙哥馬利腺體,能幫助乳暈和乳頭維持良好延展性以利寶寶吸吮,若過度清洗會讓肌膚失去油脂的保護,乳頭反而更容易因為吸吮而破皮皸裂。或許媽媽會擔心直接哺乳可能讓細菌入侵寶寶身體,或者乳頭傷口的細菌會影響親餵,其實寶寶口腔的細菌和乳頭上的細菌相同,母乳內有抵抗細菌的白血球,且寶寶本身具有抵禦少量細菌的能力,因此媽咪可照常放心哺乳。

母乳保存&回溫有學問

母乳可保存多久
剛擠出的母乳可在常溫下放置5~8小時不變質,如果存放冰箱冷藏可保存6~8天,若冰存冷凍庫則保存3~6個月。但在這邊仍要提醒媽媽母乳成分是動態的,因此要「後進先出」才能讓寶寶吃到最符合當下身體需求的奶水。如果乳量過於豐沛,則可考慮捐贈給母乳庫或製成好用的母乳皂,不浪費上天賜與的禮物。

母乳的回溫方法
冷藏過的母乳必須「隔水加熱」再讓寶寶飲用,可將母乳隔水放置在容器中加溫(水溫約45℃,不應超過60℃),但絕對不可能用微波爐或瓦斯爐直接加熱,高溫會破壞母乳的活性和營養成份。至於冷凍的母奶,可在前一天移至下層冷藏室慢慢解凍,解凍後務必在24小時內飲用完畢,超過時間則丟棄不用。冷藏或回溫後的母乳會出現輕微「油水分離」現象,可以輕輕搖晃幫助脂肪均勻混合,避免用力晃動破壞抗體活性。

返回職場前2週調整哺乳習慣

建立母乳庫
建議職業婦女重返工作前2週,應著手調整作息、開始建立母乳庫,媽咪在親餵之餘多擠出一些奶水,或趁寶寶吸吮右側乳房時擠出左側的乳汁,雖然奶水量通常不多,但累積1、2週也有不少的存量,返回職場後仍要持續累積。

恢復上班前1週改瓶餵
恢復上班前一週,媽咪可以開始試用奶瓶哺餵,盡量由照顧者瓶餵,一開始或許寶寶會有些抗拒,只要照顧者多給予耐心,就能成功幫助孩子預習日後的生活。恢復上班後每天出門前可先親餵一次,其他時間繼續維持白天瓶餵、夜間親餵的習慣。

上班期間3~4小時擠乳1次
恢復上班後一天可攜帶3~4支奶瓶、1個小冰桶出門,以上午10點、下午2點、下午5點的頻率擠乳,若工作時間不規律的媽咪則建議多找工作空檔擠奶,頻繁的擠乳有助維持泌乳的規律和份量,保持乳腺通暢而不會有脹奶、泌乳量減少的困擾。擠出的母乳可存放在自備小冰桶或工作環境的冰箱,下班後再帶回家冰存。

泌乳妙方不見得人人適用
想要快速追乳,第一點是心情要放鬆,可以請爸爸幫媽媽按摩背部,或者多說些鼓勵的話,另外也可以試著調整飲食,但目前並沒有任何食物對所有媽咪都有效用,飲食均衡才是最重要的,還可以多喝水、多攝取優質蛋白質,有些媽媽認為多喝魚湯、雞湯、黑麥汁的泌乳效果很不錯,媽咪也不妨一試。再者,媽咪可以輕柔、緩和的按摩乳房,或試著在擠奶前熱敷乳房10~15分鐘,但熱敷時間過長可能讓乳房滿腫脹疼痛,如果熱敷按摩造成不適就要立即停止,避免造成嚴重的傷害。

上述方法因個人狀況可能有不同的效果,但媽媽們一定要記得,多擠多餵才是促進泌乳的主要方法。毛心潔醫師提醒,若媽咪做到讓寶寶「無限暢飲」且哺乳姿勢無誤,但泌乳量卻遲遲未見起色,這時請就醫尋求專業人員協助,以幫助媽咪找出原因並改善。

乳腺阻塞怎麼辦
當媽媽有乳腺阻塞的問題,此時只要將硬塊對準寶寶的下巴讓他吸吮,再搭配自己溫和的按摩,引發的「噴乳反射」有助打通乳腺、消除乳房腫塊。或在乳房脹痛的當下,可試著用生高麗菜葉冷敷乳房,能發揮鎮痛、緩解紅腫的效果。乳腺炎常見會出現發燒、肌肉痠痛、乏力、發冷、乳房紅腫熱痛等症狀,假使乳腺有發炎跡象媽咪仍可以持續哺乳,不用擔心會增加寶寶感染的機會,但若因為腫痛不想餵發炎的一側,也要忍痛擠出奶水才能改善症狀。

至於乳腺炎,建議媽媽返回生產的醫療院所找婦產科醫師治療,或者可以找專門診治哺乳問題的醫師治療,希望在專業的協助下,不久後媽媽又可以順利重返哺乳的行列。


毛心潔
學歷:臺灣大學醫學系畢業
經歷:臺灣小兒科專科醫師/臺灣小兒消化次專科醫師/臺大醫院小兒部兼任主治醫師/國際認證泌乳顧問(IBCLC)/母乳哺育種子講師
現任:博仁綜合醫院小兒科主任

採訪撰文/陳安琪
諮詢/博仁綜合醫院小兒科主任毛心潔
模特兒/甜美寶貝Chloe&溫柔媽咪Andrea
攝影/米果攝影
乳房繪圖/日光路

*更多內容請參考:【媽咪寶貝】No.157 http://www.mababy.com/


發佈留言

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。 必填欄位標示為 *