最後更新日期: 2022-11-07
相較於男性,女性因生理構造較容易有尿道感染,而正值孕期的孕婦,因生理變化,使其泌尿道感染風險上升,而孕婦泌尿道感染有什麼症狀?並提供3個有效預防尿道感染的秘訣。
內容目錄
認識泌尿道感染
台灣泌尿道感染的患者中,未懷孕女性約佔1%~5%的比例,遠大於男性的1%以下。而所謂婦女泌尿道感染,單就感染位置而論,應包括尿道、膀胱、輸尿管及腎臟四大部位;而最常見的發炎部位則是膀胱及腎臟。
女性較容易得到泌尿道感染嗎?是的,因女性生殖構造的關係,尿道口和陰道口、肛門的位置都很接近,所以較容易因清潔上的疏忽或是環境的影響而導致泌尿道感染。
此外,懷孕更增加泌尿道感染的風險,因孕期子宮撐大後,會壓迫膀胱、輸尿管,導致輸尿管擴張及水腎,增加細菌孳生及尿液逆流的機會。尿液酸鹼值和滲透壓的改變,若再加上有糖尿、蛋白尿、泌尿道異常或結石等疾病,更使得細菌滋生而成為泌尿道感染的高危險族群。
泌尿道感染≠陰道感染
※泌尿器官感染:
感染部位 |
病原菌 |
影響胎兒? |
|
---|---|---|---|
泌尿道感染 |
上泌尿道(腎臟) |
細菌感染佔95%以上 |
如腎臟受到感染的話,有早產、胎兒過輕、妊娠高血壓、羊膜腔感染等風險 |
下泌尿道(尿道、膀胱) |
細菌、披衣菌、淋病病毒 |
||
無症狀的菌尿症 |
以大腸桿菌為多 |
※生殖部位感染:
感染部位 |
病原菌 |
影響胎兒? |
---|---|---|
陰道感染 |
1.細菌性陰道炎(細菌) |
胎兒早產 |
2.念珠菌(黴菌) 3.滴蟲(寄生蟲) |
若免疫力低下,可能引起早期破水 |
|
4.披衣菌、淋病(性傳染病) |
胎兒雙眼感染失明、菌血症、全身性感染等 |
泌尿道上行感染至膀胱及腎臟部位,約有95%的原因都是細菌性感染引起。而女性的尿道感染也常合併陰道感染,但這類情況主要則以性病的病原菌所致,如披衣菌、淋病等。但性病索性不再跑到膀胱或腎臟引起上行感染。故一般所謂的泌尿道感染,是指膀胱、腎臟受「細菌」上行感染謂之。
雖然泌尿道感染造成早產的比例不高,但若變成嚴重的腎臟感染,則有胎兒早產、新生兒體重過輕、妊娠高血壓、絨毛羊膜炎(羊膜腔感染)的風險。
泌尿道感染症狀
孕媽咪主要有頻尿、血尿或尿液混濁發生,嚴重者可能有排尿困難、尿疼或是劇烈的灼熱感,但其症狀因人而異,也有泌尿道感染患者是無徵狀的,因此懷孕媽咪日常需多留意身體狀況!
懷孕泌尿道感染的原因
-
懷孕初期:因受到黃體素分泌的變化影響,使泌尿道的輸尿管、膀胱周圍平滑肌變得鬆弛,包括輸尿管、腎盂(匯集尿液)等處均會擴張,因此容易引起過量的尿液滯留,若孕婦又經常有憋尿等行為,亦迫使泌尿道上行感染機率增加,嚴重可影響胎兒早產、體重過輕等,故孕媽咪應務必小心防範。
-
懷孕中期:隨著懷孕的週數增加,孕媽咪的子宮也被胎兒撐得更大了!當孕期子宮擴大後,通常較往右偏,也因此容易壓到右邊的輸尿管,所以孕婦泌尿系統的右側輸尿管,腫脹比例也較高,甚至較嚴重的則會引起右側水腎,或右側輸尿管水腫的情形。
- 懷孕晚期:懷孕除黃體素分泌的影響變化外,還包括雌激素的增加,而到了後期,雌激素的濃度累積的越來越多時,也容易使得大腸桿菌,更容易附著在泌尿道的上皮細胞,並引起泌尿系統的感染症狀。
泌尿道感染最怕「無症狀的菌尿症」
根據統計,約3~9%的孕婦會有無症狀菌尿的現象;而其中有13.5-65%會演變成急性腎盂腎炎。所謂無症狀菌尿症的患者,並無任何排尿的問題或全身其他的症狀,但小便的培養結果出現每c.c.有10萬隻細菌,若不及時治療(持續口服抗生素約7∼10天),則可能會演變成急性膀胱炎、急性腎盂腎炎。
若演變成急性腎盂腎炎,除了常見的膀胱炎症狀外,還會有寒顫、發高燒、腰痛、噁心嘔吐等症狀,嚴重甚至會造成孕婦敗血症、胎兒早產,因此孕期間,媽咪要特別留意泌尿道系統的狀況,以免發生�