最後更新日期: 2021-12-06

惱人的兒童過敏性疾病需要做過敏原檢測嗎


不少家長因孩子持續流鼻水,或夜咳等帶孩子來門診詢問過敏的問題,家長經常開口就說: 醫師,能不能檢查看看孩子有沒有過敏?

我會先向家長說明,孩子有沒有過敏,不是靠醫師「檢查」, 而是靠家長「觀察」。

因為過敏性疾病有三大特點:

  1. 家族遺傳性體質
  2. 遇到會發作,沒有遇到過敏原就還好
  3. 類似情況下有反覆性的發作(例如每次季節交替時發作)

這三大特點其實家長比醫師更清楚。所以通常我都會先問家長自己有沒有過敏? 有的家長會說「自己有過敏」, 可是家長幾乎沒人做過過敏檢查,怎麼知道自己有過敏? 因為常年的經驗 (符合前述三個特點),讓大人約略就知道自己有沒有過敏。

有時家長說「自己沒有過敏」,但我請家長回想過敏的三大特點時,有一部分原本說沒有過敏的家長,自己想想後,會發現自己以前以為鼻子不好 (大人常說自己有鼻竇炎,其實是過敏沒控制好),或氣管不好,原來是過敏。

孩子有沒有過敏體質也是如此觀察。只是孩子年紀較小,自己不會觀察,又因為常混合感冒一起發生,特別是上幼兒園後,會有一陣子較頻繁的感冒。加上現在醫療方便,孩子流鼻水咳嗽就找醫師開感冒藥,往往因過敏症狀而吃了許多感冒藥,症狀還是不見改善,家長因為不了解原因又擔心孩子感冒為什麼不會好,到底是不是因為過敏,就想直接請醫生檢查了。

有沒有過敏主要是靠家長觀察,有些家長就會繼續問:
「醫師,那過敏症狀不是說遇到過敏原會發作嗎? 能不能替孩子檢測過敏原?」

是啊,遇到過敏原會發作過敏症狀,檢測過敏原聽起來似乎合理。只是,台灣有過敏性疾病的兒童 (鼻子過敏,氣管過敏,異位性皮膚炎) ,七八成的過敏原都是塵蹣,其次是蟑螂和黴菌。所以家長帶孩子來門診想要替孩子測過敏原,我都會先跟家長說明: 不抽血也猜得到至少七八成的機率是塵蹣,蟑螂和黴菌等常見的過敏源,那還要抽孩子的血嗎? (孩子抽血很不容易,又造成孩子心理陰影)

大部分的家長在我的勸說和衛教說明下,會先放棄抽孩子的血去檢查,而先配合治療。

如何治療?

既然過敏體質的特點是若沒有接觸過敏原就不會發作,因此要治療過敏的第一步,當然要從減少過敏原接觸著手。所以,改善生活習慣,環境和飲食控制,在過敏治療的療程中,占有很重要的角色。可惜的是,這部分的觀念,往往也是過敏兒童家長較忽略的部分。

所以通常在門診遇到是過敏而被當感冒一直吃感冒藥的孩子,或是對孩子到底有沒有過敏有疑問的家長,我會先花時間問診並向家長做說明,讓家長學會如何分辨感冒症狀和過敏症狀的差別(有時後孩子是真的抵抗力弱,經常感冒,而不是過敏),讓家長知道孩子是過敏發作,不是體抗力弱才一直感冒。

同時,因為過敏的特點一是家族性體質遺傳,既然孩子已經遺傳到家族性體質,家長也要負起改善體質的責任,因為這部分不是醫師造成的。所以我會要求家長要認真配合醫師的說明,作生活習慣的改善(早睡早起多運動),環境改善(居家環境要乾燥,絨布玩偶要收起)和孩子的飲食控制(高過敏性食物少吃,油炸物垃圾食物少吃)。有時症狀輕的孩子,在家長負起環境改善和飲食控制的責任後,症狀自然減輕,甚麼藥物也不需要用,甚麼檢查都不用做了!

然而若症狀已經影響到孩子生活品質,且若因孩子症狀,例如:

  1. 半夜咳嗽到吐,大人的生活也受影響
  2. 孩子常常鼻水不斷一直擦鼻子,或常鼻塞不好睡
  3. 因為過敏沒有控制好,常引發深部的呼吸道感染(中耳炎,鼻竇炎,肺炎等)
  4. 因皮膚癢而搔抓破皮感染,或癢到不好睡,經常得使用藥膏(一定含有類固醇啦)

這時候除了環境改善和飲食控制,仍然要配合抗過敏藥物。因為有以上的情形出現時,往往代表孩子的呼吸道黏膜或皮膚是長期處在慢性發炎的狀況,而抗過敏藥物主要就是為了對抗這些非病菌感染造成的慢性發炎。慢慢的,當孩子的呼吸道黏膜或皮膚不再慢性發炎時,孩子自己原本的修復功能就能發揮作用,將受損的黏膜或皮膚修復好之後,自然就能減輕經常反覆發生的症狀,藥物自然就能漸漸停下來。

不過,還是會有一些孩子需要檢測過敏原,為何如此? 過敏比較麻煩的是,造成的因是多重的,所以過敏也算是兒科幾種須追蹤一段時間的慢性疾病。若是家長有盡到環境改善和孩子的飲食控制,也有規律服用抗過敏藥物,但孩子的症狀仍反覆發生,沒有得到預期的改善時,這時不需要家長要求,醫生大概也會主動向家長建議來做過敏原檢測看看。因為孩子的臨床表現,表示孩子在治療中仍持續在慢性發炎,可能孩子的過敏原比較特別,或是有某種東西平常常接觸,但不知道對這個孩子而言是過敏原,在這種情況下,過敏原的測定就比較有其意義在。

不過要了解,目前過敏檢測項目也只有三十多種,而且是常見的項目,所以臨床上偶爾會看到明明有過敏症狀,但就是檢測不出對甚麼東西過敏。有的家長會覺得很失望,明明過敏為何檢查不出來,然而,這現象不是檢查不出來,而是孩子的過敏原不包括在這套過敏源檢測項目裡。那要怎麼辦? 只好請家長幫孩子做紀錄,也就是將過敏發作時的情況(包括環境,飲食,壓力情緒等等)勤快一點紀錄下來,幾次之後,比較容易找得出自己的過敏原為何。特別是情緒,曾經遇過只要事考試前就異位性皮膚炎發作,這些是特殊情況,在此不多說,還是要和醫師討論才是正道。


文章來源/羅東博愛醫院 – 吳淑娟醫師

【吳淑娟醫師 個人簡介】
1.擁有全職媽媽的育兒實務經驗,愛當媽媽的兒科醫師
2.愛看繪本,愛說故事給孩子聽,愛辦讀書會讓孩子參加的兒科醫師
3.宜蘭縣嬰幼兒閱讀活動負責人

【醫學專長】
1.新生兒及嬰幼兒健康照顧,發展與營養評估
2.新生兒及嬰幼兒至兒童期各類照護問題與疾病諮詢
3.嬰幼兒及兒童心理健康發展
4.親子教養及親職教育

【學經歷】
羅東博愛醫院小兒科新生兒加護病房主任(現任)
台灣小兒科專科醫師,新生兒科專科醫師
美國國際嬰幼兒按摩訓練中心之國際嬰幼兒按摩認證講師
高雄醫學院學士後醫學系
台灣大學心理系研究所碩士(發展組)


發佈留言

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。 必填欄位標示為 *