最後更新日期: 2023-02-21

<img decoding=

喝母乳的寶寶的臉上容易長痘痘?沒有脹奶,表示沒有奶水,就不用擠奶?母乳在寶寶6個月大時,就沒有營養了?這些迷思是真是假?一同來破解這7大迷思!

迷思1.「喝母乳,臉上易長青春痘」

<img decoding=

有些長輩認為:「因為哺餵母乳的媽咪產後吃了不該吃的食物,將毒素傳入寶寶的體內,寶寶的臉上才會長痘痘。」林姃慧主任表示,這裡所說的青春痘,指的就是「新生兒痤瘡」。寶寶的臉上是否長痘痘,其實與媽咪飲食吃了什麼食物沒有直接關聯,更與寶寶是否喝母乳無關。許多喝配方奶的寶寶也可能會長新生兒痤瘡。

新生兒痤瘡目前確切的成因不明,推估可能與媽咪殘留在寶寶體內的荷爾蒙有關,另一種說法是可能與寶寶的皮脂分泌旺盛有關,但這兩種說法目前都沒有絕對定論。但與是否哺餵母乳無關。此外,多數新生兒痤瘡不用治療,大多會在1、2個月後逐漸減少,寶寶4個月大前通常會自行消失,只要觀察即可。倘若寶寶滿4個月仍有較多新生兒痤瘡,可請醫師評估寶寶是否有內分泌異常的問題、或是異常腫瘤,但這種情況很少見。

當寶寶臉上有新生兒痤瘡時,不要特別去擠它,正常清潔即可,不用過度清潔。

迷思2.「沒有脹奶,表示沒有奶水,就不用擠奶」

<img decoding=

有些媽咪認為「沒脹奶就表示沒奶水」,其實並不一定。林姃慧主任說明,如果媽咪經常餵寶寶喝奶,會逐漸達到奶量與寶寶需求的「供需平衡」,就不一定會有脹奶的感覺。剛生產完的媽咪分泌初乳,奶水可能較少,大多要等到產後2~3天「奶水來了」才會大量分泌;有些剖腹產的媽咪可能會在產後5~7天才有脹奶的感覺,但個別差異較大,有些人也可能提早有脹奶的感覺。但無論何時才有脹奶的感覺,都不能直到有脹奶的感覺才擠奶或親餵,想要讓奶水分泌順暢,應多讓寶寶吸奶或擠奶,乳腺會再製造新的乳汁,不要等到變成「石頭奶」時才擠奶或親餵。

如果媽咪與寶寶沒有特殊的狀況,建議產後應盡早與寶寶肌膚接觸、親子同室、多與寶寶相處、認識寶寶飢餓表徵、寶寶餓了就讓他吸吮,會較易達到供需平衡,不易過度脹奶。萬一媽咪的奶水超過寶寶的需求,可在寶寶喝飽後,再將奶水稍微擠出到自己感覺舒適的程度。

迷思3.「必須吃大魚大肉,母乳量才會夠」

<img decoding=

正常飲食、一天多攝取500大卡即可,基本上台灣產婦大多不需要擔心營養不足的問題,比較常見的問題反而是「因吃太多而胖到媽咪自己身上,產後較難瘦身」。蛋白質適量補充即可。如果有些媽咪吃得很開心,心情愉悅,可能有助於泌乳;但如果媽咪其實不想吃,為了衝泌乳量而逼自己吃大魚大肉,其實沒有必要。基本上奶水分泌的量多寡,主要還是與是否有勤餵母乳較有關聯。

迷思4.「母乳在寶寶6個月大時,就沒有營養了」

<img decoding=

其實母乳在寶寶6個月大時,仍可提供許多營養與抗體,不會沒有營養。但是寶寶6個月大時,必須開始添加副食品,並持續哺餵母乳,整體營養需求才會足夠。

(延伸閱讀:媽咪不再手忙腳亂,寶寶副食品全攻略,這樣吃就對了!)

迷思5.「生病吃藥時,一定不能哺餵母乳」

<img decoding=

要看生哪一種病而定。其實大多仍可哺餵母乳,例如:感冒、腸胃炎等,通常不會藉由乳汁傳染,媽咪可以將乳汁擠出,請其他健康家人代為瓶餵寶寶;如果沒有家人可幫忙,媽咪應戴上口罩、照顧寶寶與餵奶前先將手洗乾淨。

至於服藥的部分,也是要看哪一種藥物而定。大部分常用藥物進到乳汁中的比例很低,並不會影響寶寶。例如:常用的退燒藥與止痛藥等,可以繼續餵奶。其他特殊藥物如:化療、免疫抑制藥物、部分精神用藥,則可能不適合哺餵母乳。由於藥物種類很多,難以一概而論,建議可以詢問醫師或藥師;如果生病看病時,也跟醫師說自己正在哺餵母乳,醫師也會因此而考量所開的藥物種類是否需更換。

迷思6.「喝母乳的寶寶很難帶、不獨立、沒安全感」

<img decoding=

寶寶年紀小的時候,原本就需要大人較多關注與照顧。其實如果有充分滿足寶寶的正常需求,母乳寶寶不一定比較不獨立,而且如果親子依附關係建立得好,有些喝母乳的寶寶可能會更有安全感。

迷思7.「哺餵母乳時,不能吃乳製品」

<img decoding=

其實無論是乳製品(包括牛奶或起司等)、雞蛋、海鮮等,較易致敏的食物,媽咪都不用刻意避食,一開始皆可正常吃。但可以觀察吃了以後,自己與寶寶是否出現不適反應。例如:如果寶寶對牛奶蛋白過敏,吃了奶製品以後餵寶寶母乳,寶寶可能會肚子脹氣或哭鬧不安,媽咪可以減少吃奶製品,再來觀察寶寶的反應。(但寶寶肚子脹氣與哭鬧的原因很多,有時候也不一定是因為媽咪的飲食所引起。建議一開始媽咪還是正常飲食即可。)

採訪撰文/湯佳珮

*完整文章內容請參考:【嬰兒與母親


發佈留言

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。 必填欄位標示為 *