最後更新日期: 2023-02-22

<img decoding=

嬰兒皮膚問題層出不窮!當心,若抓破皮可能會造成細菌感染阿!這次整理了8種寶寶常見的皮膚問題,包含:粟粒疹、異位性皮膚炎、脂漏性皮膚炎等,讓這些皮膚困擾一網打盡!


粟粒疹Milia

媽咪是否發現剛出生的寶寶臉上有一顆一顆白白的疹子呢?這是粟粒疹,是因為新生兒的汗腺尚未發達,皮膚角質層及皮脂腺分泌物堆積,而形成短暫的皮疹,外觀如粉刺狀的小疹子,不疼也不癢,好發於鼻頭及臉頰。媽咪千萬別去擠它,粟粒疹並不會留下疤痕,也無須塗抹藥物,可以使用溫和的肥皂幫寶寶洗臉,在輕輕地擦乾,保持皮膚通風,於出生後的數週、數月就會自動消失。

毒性紅斑(胎火)Erythema

媽咪千萬別被”毒性”兩字給嚇到了,雖然稱為毒性紅斑,但其實不會對寶寶造成任何危害,雖然它的成因尚未明確,但可以確定並不是因為中毒、過敏而導致的,它是一種常見的嬰兒皮疹,相較於早產兒,它更容易發生在足月的新生兒身上,外觀像紅色斑點,會分布在臉部、身體軀幹,也有部分的寶寶會長出白色、黃色的膿皰,無須過度清洗,只需要使用無香料的溫和洗劑即可,會維持3-5天後自然消失。但若寶寶出現皮膚皮疹,且合併發燒、無食慾、昏昏沉沉,那就需要近一步檢查唷!

胎記(蒙古斑)Mongolian spot

之所以會有蒙古班,是因胚胎在發育的過程中,黑色素細胞停留於較深的皮膚層而造成的,所以當寶寶出生時或出生不久後,就會出現一塊形狀不規則扁平的藍灰色胎記,通常位於臀部、下背部,比較少發生在手臂跟軀幹,而蒙古斑對寶寶不會造成任何危害,且通常在1-2歲時會漸漸消失,所以媽咪可以放心!但倘若有發現蒙古斑形狀、顏色改變則媽咪就要提高警覺!

<img decoding=

胎記(血管瘤)Angiomas

血管瘤是指微細血管擴張導致的胎記,但詳細的致病原因尚未釐清,一般血管瘤又可以分為兩類,以發生的位置做區分,若血管瘤發生於皮膚表層,會是紅色凹凸不平的外觀,也稱為草莓血管瘤;但若發生於深層的皮下,則會呈現藍色或紫色的隆起,因此稱為皮下血管瘤,此外,血管瘤也可能發生在腎臟、肺等內部器官。而在寶寶五個月的時候,血管瘤會快速成長,直到1歲後才會漸漸退化,停止生長且縮小,通常好發於白種人、女性、雙胞胎或早產兒身上,若1歲以上還未縮小,且妨礙到正常生活,則需要就醫診治!

生理性脫皮(skin peeling)

寶寶脫皮是很正常的現象,媽咪請別擔心,這是因為胎兒在媽咪的羊水中,受到一層厚厚的胎脂保護,而在寶寶出生的那刻,身上的胎脂會被擦掉,一旦胎脂消失,出生24~36小時後就會開始有脫皮的情形發生,前1-2周最為明顯,可能發生於手、腳底等部位,而這些皮膚會自動脫落,無需特別處理。

但若不想讓寶寶脫皮情形太嚴重,洗澡可是一大關鍵!因為長時間的泡澡可能會去除更多胎脂,所以建議媽咪可以將洗澡時間縮短到10分鐘,並全程使用溫水與溫和洗劑即可!若洗完澡寶寶的皮膚看起來很乾燥,已可以替它塗上薄薄的保濕乳液!

痱子Miliaria

常發生於夏季,由於天氣過熱,加上寶寶皮膚有許多皺摺處,而過度出汗阻塞的了汗腺,使皮膚出現明顯的紅色或白色的小疹子,通常好發於臉部、手背、腿部、上胸等,甚至也會出現於包尿布周遭皮膚的皺摺處,可能會有搔癢、刺痛的感覺,使寶寶暴躁、不安,除了洗澡使用溫和洗劑外,寶寶外出時應避免穿過厚的衣服,盡量穿著薄款透氣的寶寶裝!但若持續多天,寶寶抓癢的情形未減退,甚至更嚴重,極有可能造成細菌或酵母菌的感染!

<img decoding=

脂漏性皮膚炎Seborrheic Dermatitis

通常發生於出生三個月的寶寶,好發部位有眉毛、前額、太陽穴、鼻子周圍等,會出現黃色鱗狀的皮屑,包尿布的區域也可能出現它的蹤跡,這個部位很容易造成酵母菌的感染,而嬰兒脂漏性皮膚炎的確切成因尚未釐清,其與皮脂腺的發育有關,可能是因為寶寶的皮脂腺裡殘留母體激素而引起,但通常在6-12個月內會自行消除。建議可以使用溫和的嬰兒洗劑,但無須過度搓揉,若皮膚看起來很乾燥也可以塗抹一些寶寶乳液,以利皮屑脫除。

異位性皮膚炎Atopicdermatitis

是常見的過敏性皮膚疾病,大部分會在1歲內發病,一開始發病時和脂漏性皮膚炎很相似,所以不容易判斷,通常都是因為紅疹治不好,超過2個月、皮膚變得紅腫、粗厚、脫屑、很癢,且家族成員有過敏體質而診斷出。好發部位為臉部、頸部及四肢的伸側及屈側部分側,輕微者皮膚要保持清潔,並加強保濕,嚴重發炎者則需就醫,使用類固醇藥膏塗抹治療。

(了解更多:寶寶異位性皮膚炎反覆發作?!3招有效告別異位性皮膚炎)

<img decoding=
<img decoding=

發佈留言

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。 必填欄位標示為 *