最後更新日期: 2024-02-17

早產兒能不能喝母乳呢?2020年台灣每10位新生兒就有一名早產兒,對於早產兒來說,母乳是第一首選能增強抵抗力,又能促進腸道發育,而早產與足月母乳成分差在哪呢?
內容目錄
台灣每10位新生兒就有1位早產兒
所謂早產兒的定義是懷孕週數滿20週以上,但未滿37週就出生,而根據2020年台灣國民健康署出生統計年報,小於37週早產兒的百分比為10.53%,也就是說每10位新生兒中,就有一位是早產兒!
若以出生體重做分類,早產兒又可分為三類型,其中出生體重低於2500公克為低體重早產兒(Low Birth Weight,LBW),若出生體重低於1500公克為極低體重(Very Low Birth Weight,VLBW)和出生體重低於1000公克則為超低體重(Extremely low birth weight,ELBW)。
早產兒因為尚未足月就出生,所以身體發育不完全,像是呼吸道系統、消化系統、免疫系統等都不成熟,因此出生會面臨許多的風險。
那該如何讓早產寶寶更健康呢?
早產兒可以喝母乳嗎?
早產兒是可以喝母乳和配方奶的,雖然早產的母乳與足月母奶有些微差別,但母乳是早產兒進食的首選,為何這樣說呢?因為母乳對於早產兒的益處真的很多,像是早產兒的腸胃系統未成熟,且經常合併呼吸窘迫等呼吸道問題,所以導致腸胃道的血流不足,進而引發壞死性腸炎,而相較於配方奶,母乳中的乳清蛋白、脂質對於早產兒比較好吸收,並提高了早產兒腸道對於蛋白質的耐受性,能促進腸道細胞成熟。
除了促進腸胃道發育,母奶也能提升早產兒的抵抗力,對於免疫系統未成熟的早產兒來說,母奶中的免疫球蛋白IgA、免疫細胞等,都可以讓寶寶降低病菌感染的機率!
世界衛生組織(WHO)建議出生體重低於1500公克的早產兒,且哺餵充足,不過寶寶體重仍無法正常增加者,則可以於母奶中加母乳添加劑唷!
(延伸閱讀:餵母奶需要母乳添加劑嗎?WHO:這一類的早產兒才需要!)

早產與足月母乳成分有差別嗎?
相較於足月母乳,早產母乳含有更多的蛋白質、鈉、維生素A、維生素E等營養物質,儘管只維持短短產後一個月的時間,但對於早產寶寶而言,還是不可缺少的營養!

早產兒該如何哺餵母乳呢?
✦35-36週出生的早產兒哺餵母乳策略
對於35-36週出生的早產兒,已經可以短暫吸吮乳房了,所以如果寶寶心跳、呼吸、血氧濃度等指標正常時,經由醫師評估後,媽咪可以試著親餵。但WHO研究發現,相較於奶瓶哺餵母乳,用杯子盛裝哺餵母乳早產兒的心跳會比較穩定!

如何用杯子餵母乳呢?
因為需要一手拿著杯子餵奶,一手扶著寶寶的頭頸部,所以建議下方可以墊著哺乳枕支撐寶寶的體重,首先讓寶寶維持直立姿勢靠近您的身體,並穩固寶寶的頭頸部,再將杯緣靠近寶寶的下唇,稍微傾斜杯子,切記不要直接用倒的,只要讓母乳在杯子邊緣即可!讓母乳碰到寶寶的嘴,寶寶會慢慢地吐出舌頭喝奶,速度盡量放慢!而當寶寶嘴巴合起來、撇頭就表示他已經吃飽了!

✦小於34週出生的早產兒哺餵母乳策略
若小於34週出生的早產兒,通常吞嚥與呼吸協調尚未成熟,所以很少會有吸吮反射,所以大多會使用一條細細的塑膠餵食管經過口腔或鼻腔,放置到胃部哺餵母乳。
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