最後更新日期: 2025-04-01
” width=”700″ height=”366″ title=”” loading=”lazy”>寶寶總是抓個不停,原來是異位性皮膚炎搞的鬼!為何寶寶會得到異位性皮膚炎呢?寶寶異位性皮膚炎又有什麼症狀呢?除了服藥,有沒有其他方法可以告別異位性皮膚炎?本篇文章一次告訴你!
內容目錄
什麼是嬰兒異位性皮膚炎?
異位性皮膚炎是兒童常見的過敏性皮膚病,發病率約10-20%,多在未滿1歲時發病。3歲之前,大部分是因為食物過敏(如牛奶、蛋類)引起,3歲後則是受到塵蟎、細菌影響。異位性皮膚炎容易反覆發作,部分患者還會合併過敏性鼻炎、氣喘等問題。
” width=”768″ height=”768″ title=”” loading=”lazy”>嬰兒異味性皮膚炎發生原因有哪些?
(一)遺傳因素
遺傳因素:如果爸爸媽媽其中一方有過敏性疾病,寶寶罹病風險增加2-3倍,如果兩位都有,風險增加3-5倍。
(二)皮膚屏障功能缺失
缺乏聚角蛋白微絲(filaggrin),導致皮膚水分流失、乾燥。
(三)異常免疫反應
先天性的基因遺傳可能導致過敏,引發異常的免疫反應。
(四)環境與過敏原刺激
除了食物的過敏原,如:牛奶、蛋黃、海鮮等會引起過敏性皮膚炎外,不親膚的衣服材質或是環境中的塵螨,也可能會刺激寶寶敏感的肌膚。
寶寶異位性皮膚炎的常見症狀
異位性皮膚炎的症狀根據年齡而有不同的表現,以嬰幼兒來說,可分為2歲以前與2歲後。
2歲以前的寶寶
前期臉頰上會出現水腫型丘疹,還會乾燥、泛紅、脫皮。之後頭皮、頸部及四肢也可能會出現大片紅斑,並伴隨組織液滲出,最後結痂,大部分會在1歲半前痊癒。
” width=”768″ height=”768″ title=”” loading=”lazy”>2歲以上的幼兒
在四肢彎曲部位會出現苔蘚化,呈對稱分布,容易發作的部位有頸部、手腕、腳踝及四肢屈側,大部分在10-12歲之前慢慢痊癒消退。
” width=”768″ height=”768″ title=”” loading=”lazy”>中醫怎麼看待異位性皮膚炎?
就中醫來講,異位性皮膚炎的人,體質通常偏向「實熱」,但不同時期會有不同的表現,因此要依不同的症狀去調理肺、心、肝、脾等臟腑。在嬰兒期容易夾雜「血虛風燥」或是「濕」的體質,「乾燥型」的嬰兒會出現淡紅或是暗紅的斑片,很容易乾燥、搔癢、脫屑,對稱性的病灶經常出現在兩頰、耳後、脖子與四肢的軀幹表面。「滲出型」的嬰兒則是皮膚會出現紅斑性丘疹、水皰、糜爛、滲液、結痂,嚴重的話會分佈四肢並產生膿皰。
如何挑選適合的嬰兒乳液?
- 天然成分:避免酒精、色素、人工香精等刺激物。
- 保濕效果:選擇富含保濕成分的乳液,加強肌膚屏障。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