最後更新日期: 2022-10-27

新生兒常見疾病

新手爸媽一定要知道!懷胎10月誕生的寶寶會遇上哪些新生兒常見疾病?該如何觀察和照顧?什麼情形必須就醫?小兒科醫師教你如何預防及護理讓你不再手足無措~


新生兒黃疸

大部分新生兒的黃疸多屬生理性黃疸,主要因為肝臟的功能尚不成熟所造成,約在出生2~3天開始出現,4~5天時達到高峰,10~14天開始逐漸退去,有些會持續到3週左右。這類黃疸不需特別治療,等肝臟成熟就會恢復正常,而餵母乳的新生兒黃疸會退得比較慢,至於是否要停止餵母乳,則要由醫師評估寶寶狀況。

如果超過三星期黃疸仍未退去,要懷疑是病理性黃疸,這類黃疸可能原因包括:蠶豆症溶血、細菌感染、尿道感染、膽道狹窄等先天性異常所導致。新生兒黃疸指數若太高,有可能因為積在腦部而造成生長遲緩,家長不可大意。

照護原則及注意事項

書田診所小兒科陳永綺醫師表示,若出院後寶寶皮膚看起來黃黃的,而且越來越黃,用手按壓鼻頭放開,黃的更明顯,同時有胃口不好、哭鬧、活力變差等現象,建議回原醫院接受膽紅素檢查。假如黃疸指數過高,必須接受照光治療。

(延伸閱讀:媽咪需認識的新生兒黃疸,5大常見成因與居家照護須知)

臍帶炎 

生產後要出院前,護士會教媽咪如何針對寶寶臍帶做護理,出院後如果在月子中心有專人照顧比較沒問題,大約出院後5~7天就會自動脫落,若是在家作月子,則要依照護理人員的指示做正確照護。

照護原則及注意事項

  • 幫寶寶洗澡後輕輕擦乾,用紗布覆蓋,保持臍帶部位的乾燥,寶寶的臍帶必須越來越乾才是正常的。
  • 如果有滲出血水、黏液,清潔後仍未改善,甚至已經化膿、有異味,一定要立即就醫治療,否則萬一造成蜂窩性組織炎就有危險,嚴重甚至會導致全身性發炎而出現菌血症,進而危及生命,治療上也會很棘手。
  • 臍帶發炎若症狀輕微,只需擦幾天的藥,加上正確護理,就不會有問題,但記住不可自行買藥使用。如果持續用藥仍未改善,分泌物越來越多,就要看醫生!

(延伸閱讀:照護新生兒不困難!新手爸媽該學會的臍帶護理一次就搞懂)

臍帶護理

尿布疹  

新生兒皮膚相當細嫩,每次大便如果未立即換尿布,很容易因為大便停留皮膚太久而引發尿布疹,尿布疹最容易合併黴菌的感染,或原本只是皮膚發炎,後來又加上細菌或黴菌感染,造成皮膚的疾病。

很多新手媽媽不知道多久要換尿布,一片尿布可能包一個早上,或媽媽睡著忘了檢查,寶寶屁屁長時間受刺激,當然容易尿布疹;也有特別容易緊張或有潔癖的媽媽,不但太勤於換尿布,而且大便後會過度或用力清潔屁屁,一樣會讓寶寶肌膚受磨損而造成發炎;或是餵母乳的寶寶排便次數多,媽媽又經常使用濕紙巾用力擦屁屁,也會過度刺激寶寶皮膚。

照護原則及注意事項

寶寶大便後先用濕紙巾(最好選擇不加香精的濕紙巾)輕輕的將大便擦掉,再用清水沖洗(不需用清潔用品),洗後擦乾,再抹點嬰兒專用護膚膏,盡量不要使用痱子粉,以免包上尿布一流汗,很容易黏在皮膚,而且使用過程中還可能讓寶寶吸入;如果開始出現尿布疹,可請醫師開藥。

(延伸閱讀:寶寶總是紅屁屁?剖析尿布疹成因,4招擊退寶寶尿布疹!)

尿布疹  

皮膚炎

新生兒不大會流汗,假如發現寶寶流很多汗,要檢查是否因為衣服穿太多造成體溫升高、床墊不透氣所造成,新生兒在室溫中只要穿著透氣、睡覺時選擇透氣床墊即可,千萬別包太多太緊、蓋太厚,此外,新生兒不大容易會長痱子,若發現有痱子,有可能是皮膚發炎,例如:脂漏性皮膚炎、異位性皮膚炎等,這�